藏镜人's 小书桌

藏万卷书,看镜中人!

基因科学01:基因是生命舞台上的绝对主角

基因,是生命世界最底层的规律。基因的秘密已经被人类逐渐发现。

这门基因科学课的任务,就是要带你了解关于基因的一切,把握生命世界的秘密。 课程的第一讲,我们要回答一个最关键、最核心的问题,也是每个想了解基因的人最想知道的问题。

那就是,基因对生命的作用,到底有多大?

你可能会说,我知道,基因是遗传物质,父母的特征可以通过基因传给后代,比如说茶花的种子种下去长出来还是茶花。鸡蛋孵出来的是小鸡,不会是小鸭子。

那我再问你,人类的特质有多少是基因决定的?基因会决定我们的长相、智商、性格,甚至命运吗?

人类是万物之灵,有自我意识,可以认为已经脱离了通常意义上的动物界,那么,基因对人类的影响会不会不一样?

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得先搞清楚基因和DNA是什么,以及它们是干什么的。

1.基因是编码蛋白质的DNA片段

现在我就给你一个DNA和基因的极简定义。

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,DNA就是细胞核里的一团酸性化学物质,是双螺旋结构,我们把DNA叫做“遗传物质”。

DNA是一部用4个字符写成的书。

这4个字符是ATGC,代表着DNA的四种化学成分,学名叫碱基,我们不妨就叫它们为字符。 不管DNA这本书里有多少字词、多少句子,翻来覆去就是这4个字符,就像无限不循环的圆周率一样。


不过DNA不是无限的,人类的DNA总长度是30亿个。

基因,是DNA这本书中有特殊意义的一些片段。少则几百个字符,多则数千个字符。

有特殊意义的意思是,这些DNA片段可以编码蛋白质的信息,一个基因编码一个蛋白质。

蛋白质我们很熟悉,它们是帮我们完成生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分子。

比如,肌肉里有肌原纤维蛋白,皮肤里有胶原蛋白。因为蛋白质是基因编码的,所以我们的很多性状是天生的。

举个例子。有人酒量好,喝多了脸不红,那是因为他们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很高,这个乙醛脱氢酶就是蛋白质。

活性高与活性低的差别,就在编码乙醛脱氢酶基因的一个字符上,酒量好的人这个点是G,而酒量差的人这个点则是A。

所以,酒量是天生的,后天可练不出来。

我再重复一遍这两个极简定义:

  • DNA是我们的遗传物质;

  • 基因是编码了蛋白质信息的DNA片段。

2.基因是生命大戏的剧本

很多人认为,基因是生命的建筑蓝图。但我觉得不准确。

没错,基因的核心是信息,而且是一维的ATGC排列组合形成的信息。这些信息会展开成为活生生的三维生命体,就像根据图纸修成的建筑一样。

但是,这还不够。

基因还会指导生命的第四个维度,也就是行为认知能力。

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只会傻站在那里,不会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作出反应。

就算是植物,也可以运用基因来对抗环境的变化。

所以基因里必定还有第四个维度的信息。

这不是物理学的四维空间概念,而是一种应对外界变化,产生认知,作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行为反应的能力。

图纸只有固定的二维或三维的结构图,没有路线图和时间表。

而基因是生物体四维信息的集合。这样看来,基因可不是一个建筑蓝图,更恰当的比喻应该是剧本。

生物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,就按照基因事先写好的剧本上演着生命这出大戏。 剧本里一般都交代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,写好了结局,也写好了演员们是通过什么过程到达结局的。

请注意,最关键的问题来了:人生这场大戏,究竟是我们按照剧本演出的?还是我们瞄了一眼剧本,然后即兴创作的?用科学的话说,我们的人生是由基因还是环境决定的呢?

大部分人认为,小孩子吃得特别好,那就长得高一点,小时候营养不好,那就矮一点。

也就是说,人的最终身高,既有基因的作用,也有环境的作用。

用科学的语言来讲,这种观点叫“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论”,认为生物体的最终结果,是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。

但是,这其实是一个和稀泥的说法。它并没有指出真相,根本没有告诉我们,这两者的作用,谁更重要。

想象一下,给你一支毛笔,让你在宣纸上写几个字,估计你能写得很有毛笔字的韵味。但是,让你在玻璃上写呢?玻璃上的毛笔字会像钢笔字吗?不会,还是像毛笔字,只不过韵味差了点。

这个例子里,书写材料必须存在,不过它只是辅助的角色。毛笔和纸张好像都对书法的表现有贡献,但是我认为,对书法来说,毛笔绝对是主角。

真实的世界里,基因与环境,谁是毛笔,谁是纸张?

先说结论。

  • 我的观点是,对当今的人类来说,基因是生命的绝对主角,环境是配角。

3.基因是生命舞台上的绝对主⻆

接下来,我会从三个方面来解释,为什么基因是生命的绝对主角,而环境是配角。

第一,环境对生物三维属性的影响非常有限。

生物体的三维属性,就是那些可以被准确测量的物理指标,比如身高、体重、肤色等等。

2018年有一个最新研究,科学家用人工智能方法结合基因大数据训练出了一个算法,可以用一个人的基因数据预测他的身高(参考文献1)。
知道了这个研究之后,我特意贡献出我的基因数据,让一位做数据分析的同事算了一下。算出来的结果,跟我的实际身高相比,误差只有1.7%,可以说是相当准确!
同事对我开玩笑说,以后你孩子出生的时候,就可以把他一辈子的衣服买好了,因为已经知道他的准确身高了。

你仔细想想这个科学发现,会觉得细思极恐。

你的基因是从受精卵开始就定下来的事,一生都不会改变。你的身高是一个终点,成年之后也很少变化。

这件事恐怖的地方在于,科学家并没有问你,父母身高如何,家里富不富裕,喝不喝牛奶,爱不爱运动……什么都不问!什么都不需要知道!

换句话说,过去我们以为重要的因素,比如父母、营养、偏好、经历等等,统统都不重要!

对我来说,基因早就安排好了身高的终点,环境才造成了1.7%的误差。

就这个问题看,你还觉得生物体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吗?

所以,从身高这个最常见的身体指标可以看出,环境对生物三维结构的影响非常有限,起绝对主导作用的是基因。

第二,环境对生物体的第四个维度,也就是行为认知能力的影响也有限。

行为认知能力就比较复杂了。

我们之前讲过,这是一种应对外界变化,作出行为反应的能力。

对在社会中的人来说,这些能力很复杂,比如说性格、与他人建立朋友或亲密关系,还有学习认知能力等等。这些能力是基因还是环境决定的呢?

接下来,我要给你讲一个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的前沿发现。

2018年,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,只要分析基因,就能预测一个人能不能上大学(参考文献2)。

用来预测的基因是1200个ATGC字符,散落在我们30亿个字符的DNA里。我们可以把这1200个字符叫做教育基因。

科学家们发现,携带厉害版本教育基因的人,比携带较弱版本教育基因的人,上大学的可能性足足大了五倍。


横坐标是基因打分,从低到高;纵坐标是大学毕业的比例;两种不同颜色是在两个不同人群里的验证结果。

这个研究说明,美国和英国中产家庭出身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,居然跟家庭有没有钱,父母重不重视教育没多大关系,纯粹看自身能力。

而且这个自身能力的强弱,可以通过分析这1200个基因字符来比较准确地判断。

这个结论太可怕了,你可能还会觉得有些反常识:环境明明会影响一个人上大学的概率,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买高价学区房,削尖脑袋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原因。难道他们都错了吗?

这里,我需要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。

我们说的第四个维度,是行为认知的能力。请注意,我说的是能力。

运用这些能力,你会获得很多结果,比如完成高等教育,成为一个领域的领军人物,或者写出畅销书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等等。

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人运用能力的结果,却看不到能力本身。

比如说一朵花在温室中可以开5天,但是放到野外,风吹日晒,只开了3天。这两天的差别是环境的影响么?是环境的影响,但只是环境对结果的影响,并不是对这朵花能力的影响。

上大学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结果。

能不能上大学意味着你有没有能力通过超过15年的系统化教育,拿到大学学位。

这个结果不仅包含你自身的能力,还包括家庭条件怎么样,父母是不是重视教育,学校氛围好不好,等等复杂因素。

刚刚那个实验的研究对象,是美国和英国中产阶级的孩子,他们的家境比较富足,上不上得了大学就看自己的本事了。

所以,我们可以把他们是否上大学的结果看成是自身能力的体现。

但是,研究者也发现,对美国的非洲裔群体来说,基因的预测就不那么准确了。

研究者认为,非裔美国人往往住在环境比较糟糕的社区,这会影响孩子的教育。这些社区里的孩子,就有点像荒郊野外的花朵。就算自己有能耐,也没法尽情开放了。

所以,从这个研究你可以看出,行为认知的能力,是基因决定的,不过,环境确实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。

现在我们知道了,环境对个体的三维结构和第四维的行为认知能力影响都很小。

那么,对后代呢?环境对生物体遗传有多大影响呢?

这就更不用说了。俗话说“龙生龙,凤生凤”。上一代就是通过基因,把生命的信息遗传给下一代。所以,环境对生物体遗传的影响也非常有限。

可能你听说过,荷兰饥饿母亲的故事。在二战的荷兰,因为饥荒,怀孕的母亲生下的后代往往容易患有各种代谢疾病等等。

这是因为饥荒环境改变了基因么?其实不是。 这种遗传是短暂的,环境并没有改变传给下一代的基因。

关于这点,我会在后面的课程里详细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。总之,环境对遗传的影响也非常有限。

好,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,基因对生命的作用有多大呢?现在答案应该已经很明显了。

基因是我们生命舞台上的绝对主角。基因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结构,决定着我们行为认知的能力,还决定着我们的后代。

基因事关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命运,我们人类和基因的精彩故事也才刚刚开始。

最后,让我借用一句很喜欢的斯多葛学派的名言来结束这一讲:“给我胸怀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基因,给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命运”。

希望我们的基因科学课能给你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。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