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镜人's 小书桌

藏万卷书,看镜中人!

曾国藩:统领30万湘军,只靠这4句管理大道

  曾国藩曾说:“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”其意为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,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,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,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。
  虽不说自己是否身为领导者,但将这四句哲言引入到与人交往中,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以及人格魅力的良策。
  

  轻财足以聚人
  了解《水浒传》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将以宋江为首,为何他能得到众人的推举?
  论智,他不如智多星吴用;论勇,他不如豹子头林冲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,他乐善好施,仗义疏财,凡有江湖好汉来投,不论高低,一律收留,故得江湖人称“及时雨”。
 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人,更要深谙“轻财”之道。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,而现今一个企业的倒闭,大多数原因也在于人才的流失。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所倡导的用人理念是“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”,如此一来,企业也必定能桃李芬芳,蒸蒸日上!
  

  律己足以服人
  其实,在一个企业内部要想让员工从心底服从上司,单靠制度强求或人心笼络都是不能完全使人信服的。
  作为老板,当然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,但实际上还是难以得到一个真正想要的结果。如果身为领导人能以身作则,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,那么自然就起到了一种很好的“人人在制度面前平等”示范作用。
  正所谓“律己无声,不怒而威”,只要严于律己,也就必能得到员工由衷地信服。
  

  量宽足以得人
  俗话说得好: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一个领导人有威严不但在于他能有律己精神,很多时候也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包容的心。虽说不至于做到心胸像天地般宽大,但至少要做到对自己的这份事业包容。

  楚汉相争,最终刘邦能胜项羽,关键因素就在于刘邦能得到治世之才,而韩信、英布等人才能慕名而投也取决于刘邦待人宽容,允许部下犯错,甚至能容下部下的污点;而对于项羽来说,西楚霸王则做不到包容部下。他心胸狭窄,最后就连忠实的亚父范增也不能容下,双方胜败当然一目了然了。
  

  身先足以率人
  一个企业公司在艰苦的创业环境中难免遇到困难,在这个时候如果身为一个领导人都犹豫不定,充满畏惧,那么又谈何能把瓶颈突破呢?又谈何让下属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呢?
  身为领导者,一定要能够身先士卒,洞烛先机,一马当先,这样属下看了才会能欣然服从,士气饱满。
  当然,这四句话并非只是大领导的专利,即使是寥寥几人团队领导人,也不妨借鉴这领导四法。
  因为这始终是有益无害的,哪怕在个人的修行中,待人友善、解人之忧,人人必定尊而敬之;严于律己,心胸宽广,敢为人先,这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。
  

  曾国藩:事不拖,话不多,人不作
 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,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,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:事不拖,话不多,人不作。
  1 事不拖:一勤天下无难事
  曾国藩说:
  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。
  百种弊病,皆从懒生。
  戒傲戒惰,保家之道也。
 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,只因懒惰。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,但他不甘于此,勤学苦练,终成一代宗师。
  庸人败于懒惰,天才却输于狂傲。李自成勇猛有才略,起义称王,却因胜利滋生骄傲,最终惨败。
  曾国藩在军中时,要求自己早起,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,什么样的环境,他一定“闻鸡起舞”,练兵督训,办理各项事务。
 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:“练兵之道,必须官弁昼夜从事,乃可渐几于熟。如鸡孵卵,如炉炼丹,未可须臾稍离。”
  言传不如身教,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、将领的。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,这一点至关重要,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。
 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,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,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。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,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。曾国藩说:
  “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很难改变,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。”
 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: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,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,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,曾家后人人才辈出。
  “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“惰”字致败。”以勤治惰,以勤治庸,不管是修身自律,还是为人处世,一勤天下无难事。
  

  2 话不多: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

  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,留起一些话,也是一种境界。
  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,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,退不可收的境地,一个剑拔弩张、喋喋不休的人,往往是浅薄俗气、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。
  曾国藩说:
  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群聚守口,独居守心;
  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;
  禁大言以务实。
  在生活中,精辟的、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,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。曾国藩的“戒多言”源于一件小事,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,正春风得意,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,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,有些得意忘形,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,拂袖而去。
 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,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。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;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,想到哪儿说到哪儿;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,还跟人强辩,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。总结这三点,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,连《礼记》里说的“恶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反于身”的道理都参不透,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,还能成什么大事呢?
  曾国藩一生在“戒多言”上下足了功夫,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“每日言语之失,真是鬼蜮情状!”也经常反问自己“言多谐谑,又不出自心中之诚”,  这种言语习惯、个性缺点,“何时能拔此根株?”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“戒多言”的要求,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,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、强调这一点。
  “立身以不妄语为本”,俗话说,“祸从口出”,立身之事,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,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,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。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,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。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,最终都难成大事。
  

  3 人不作:有智者,方圆有度
  不作,就是要把握好“度”。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,傲为凶德,惰为衰气。二者皆败家之道。戒惰莫如早起。戒傲莫如多走路,少坐轿。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。
  在为人处世中,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,当拿捏有度。
  纵观历史,不乏才华横溢者因“作”而遭贬谪,丢命,比如水浒里面:牛二面对杨志,喊你来砍我啊!结果是一刀毙命!或许,有时一味的直与进看似一种忠贞、一种激昂,但如能审时度势,掂量片刻,就会发现,某些场合下,与其相对的软与退也不失为另一番智慧。
  韩信的胯下之辱,苏武的茹毛饮血,是在掂量完小辱与大节后的以退为进;东方朔的机智幽默,春秋晏子的巧言诙谐,是在掂量完直言与婉言后的迂回才能,而魏徵的刚毅纳谏,狄仁杰的清廉直抒,则是在掂量完君心与民意后的激进慷慨。
  无论是以退为进、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,用对时,则为良方,用错时,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,而其中平衡的度,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可拿捏得当。
  李密庵在《半半歌》中曾言:“饮酒半酣正好,花开半时偏妍。”酒至微醺,花开半朵,是恰到好处的趣味,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。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。


评论
热度(2)